茯苓茯苓為補益方中常見的藥材,除了本身也有補益效用外,也是因為它瀉熱的效用,有助於消瀉補益藥帶來過多的火。大塊堅白者良。

性味:
味甘性平淡滲。(本草備要:甘溫)

入經:
入心、脾、肺。

功用:
一﹑利水除溼瀉熱。
二﹑益脾助陽。
三﹑寧心安神。
四﹑調營理衛。

主治:
一﹑憂恚驚悸,失眠健忘。
二﹑心下結痛。
三﹑寒熱煩滿。
四﹑口焦舌乾。
五﹑欬逆嘔噦。
六﹑膈中痰水。
七﹑水腫淋瀝。
八﹑泄瀉遺精。
九﹑小便結者能通,多者能止。
十﹑生津止渴,退熱安胎。

炮製:
去皮乳拌蒸,多拌良。

種類:
白茯苓入肺、膀胱氣分,適合補心脾。紅茯苓入心、小腸氣分,適合利濕熱。

比較:
豬苓利水之力大於茯苓,但無補益之能,僅用於祛邪,不用於扶正。茯苓淡滲利濕、益脾寧心,兼有補益之功,祛邪扶正皆可,多用於補益劑中。

宜忌:
惡白斂。畏地榆、秦艽、龜甲、雄黃。忌醋。陰虛津液枯乏者不宜用,滑精者慎用。

附:
茯苓皮乃茯苓外面的皮質部份,專能行水,治水腫膚脹,以皮行皮之意。



圖片取自云南民族大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