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藥 古稱薯蕷,又稱淮山。山藥除了藥用外,近來也常入菜,其黏滑爽脆的口感為其特色,但有些人對於山藥的黏液似乎不太能接受,相當可惜。色白而堅者入藥。補脾胃、益肺氣、治帶下時用炒山藥,強腎生精、治消渴用生山藥。

性味:
味甘性溫。

入經:
入肺歸脾,此外尚可達腎、心。

功用:
一﹑補脾肺不足並清其虛熱。(陰不足則內熱)
二﹑固腸胃。
三﹑潤皮毛。
四﹑化痰涎。
五﹑止瀉痢。(滲濕,故化痰止瀉。)
六﹑益腎強陰。
七﹑益心氣。

主治:
一﹑虛損勞傷。
二﹑健忘遺精。(汪昂曰:山藥性濇,故治遺精泄瀉。)
三﹑治消渴。
四﹑治帶下。
五﹑生搗敷癰瘡,消腫硬。(補其氣,則邪滯自行。)

比較:
白朮燥濕健脾,益氣生血之力大於山藥;山藥補腎強精之力大於白朮。炒苡米、炒山藥均能健脾止瀉,但苡米偏於利濕健脾,山藥偏於補脾腎而固澀。

宜忌:
服用山藥時可能會產生氣壅、腹中脹悶、食慾不振等副作用,可配些陳皮行氣,以防止副作用產生。腹脹、中焦滿悶者,不宜用。



圖片取自一元一国学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