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雖為發散要藥,和中時亦常使用,非僅發表耳。

性味:
苦平微寒,味薄氣升為陽。

入經:
入足少陽膽經〈時珍曰:此為手足厥陰少陽必用之藥〉,能平肝、膽、心包、三焦相火。

功用:
一、升舉陽氣。
二、疏肝解鬱。
三、和解少陽。
四、熱入血室。
五、補中和裏。

主治:
一、寒熱來往(含瘧疾)。
二、傷寒邪熱。
三、虛勞肌熱。
四、嘔吐心煩。
五、頭眩目赤。
六、胸痞(月劦)痛。
七、痰熱結實。
八、口苦耳聾。
九、小兒痘疹、五疳、羸熱。
十、散十二經瘡疽。

炮製:
外感生用,內傷升氣則酒炒用根,中及下降用梢,有汗欬者蜜水炒。

種類:
南柴胡藥力柔和,適合疏肝解鬱。銀柴胡性較涼,適合退虛熱、治骨蒸。竹葉柴胡(北柴胡的嫩枝、葉、莖及根一起橫切入藥者)藥力最薄,只適合氣鬱輕症。一般藥方寫柴胡時,藥房會給北柴胡。

比較:
柴胡先降後升,宣氣散結而開鬱調經,前胡先升後降,下氣降火而化痰止咳。

研究:
有研究指出柴胡對大白鼠的實驗性肝損傷有抗肝損傷的作用。

宜忌:
前胡、半夏為使,惡皂角。行少陽黃芩為佐,行厥陰黃連為佐。陰虛內熱、陽氣易升動者忌用。



本文圖片取自北方藥業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